魚類其實跟人類一樣聽的到聲音(大部份)

聲音在水中的傳輸速度比空氣中還快了四到五倍之多

而魚善用耳石(接受)及魚鰾(聲音放大)來感覺聲音

魚身上的密度是接近於水的比重

聲音可以很輕鬆的穿越魚體

而魚身上有耳石..當聲音通過魚體時

因為耳石密度比較高,會產生細微的與魚體不同的震動頻率

這些頻率就會被纖毛細胞所補獲,進而傳輸到大腦轉換成聲音

 

Bigotolith.jpg

 

 

而不同的魚因為演化及退化..造成能聽到的音頻也都不一樣

 

 

31608776541.jpg

一般我們見到的大嘴鱸(加洲鱸/bass)其實聽力只能算是中等

依科學研究大約只能聽到100~600HZ的頻率(算是低音及中音偏下)

此時如果你要選擇你的釣餌去釣獲他就必需要善用這個頻率的釣餌...不然也是效用不大

(聲音的特性:低音沒有指向性傳輸距離長,而高音有方向性但傳輸距離短)

在科學研究中又發現

當魚肚子餓時,聲音會成為吸引他注意的來源

而當魚肚子飽時,聲音反而會成為他威脅的來源

所以善用你的釣餌,在對的時間使用對的餌

對於釣魚用餌上才不會適得其反

 

相關討論歡迎加入FB:台灣釣魚-路亞釣研  共同討論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36169184147950

 

arrow
arrow

    阿宏釣魚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